目前分類:散篇雜談 (88)
- Sep 10 Sun 2006 17:22
東台弘法第一人-煮雲法師的佈教心路
- Sep 04 Mon 2006 10:10
暮鼓晨鐘
◎懺雲老法師開示
叩鐘啊!我在信佛,以至於出家之間,都很願意聽暮鼓晨鐘。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間
,聽說母親故去的消息,我無限地感傷、悲哀!「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恩,昊
天罔極」,此恩此德今生再不能報了,想起來無限地惆悵,不能最後盡自己的心,給母
- Sep 01 Fri 2006 20:05
無我下的輪迴-註解
註解
[1] 探究宇宙的起源,也為古印度宗教哲學的領域之一。如《梨俱吠陀》中有金胎、生
主、造一切者、原人等思想,《梵書》初期延續的生主思想,中期出現的大梵思想
,而後期演變的真我阿特曼(a^tman)、梵我合一思想,到《奧義書》時,更成為
- Sep 01 Fri 2006 19:50
無我下的輪迴
- Aug 25 Fri 2006 21:39
地藏菩薩的深弘誓願
◎演培法師/佛曆二五一七年八月十日講於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團
諸位居士!今天來到貴團和諸位講點佛法,可說是個極為難得的殊勝因緣,本人特
別感到高度的歡喜!貴團自成立以來,對於法輪的推動,表現得相當積極,可以想見諸
位是怎樣的熱忱為法!在這末法時代,世界人心陷溺,已經到了難以想像的頂點,假定
- Aug 25 Fri 2006 10:10
常隨佛學
◎弘一大師/癸酉七月十一日在泉州承天寺為幼年諸學僧講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
妙用,決非凡夫所能隨學。但其他經律等,載佛所行事,有為我等凡夫作模範,無論何
人皆可隨學者,亦屢見之。今且舉七事。
- Aug 23 Wed 2006 14:30
懺悔得安樂
◎來源:戒邪淫網主站轉載
許多人都有過因犯錯而彷徨不安的經驗,有時雖感到良心不安,卻沒有面對的勇氣,使
不愉快的過去成了心中的陰影。
- Aug 22 Tue 2006 19:31
弘一律師對地藏菩薩的禮讚
◎演培講述/佛曆二五一七年夏曆七月廿八日於佛教居士林
每年中國夏曆七月到來,我國佛教徒不少發心讀誦地藏本願經及稱念地藏菩薩聖號。特
別是傳為地藏大士示現道場的九華山,到了夏曆七月,中國各地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的齊向該山奔馳而來,甚至還有三步一拜或一步一拜的,其盛況真的不是筆墨所能形容
- Aug 18 Fri 2006 17:00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
◎聖嚴法師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個永恒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
徒,而是「神我外道」。
- Aug 15 Tue 2006 16:45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敬錄自《弘一大師講演錄》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丙子正月開學日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講
養正院從開辦到現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譽很好,這因為由瑞金法師主辦,又得
- Aug 13 Sun 2006 17:22
阿彌陀佛是無形的
◎摘自『聖嚴師父安和分院念佛會開示』
許多人在年老之後,為這一生未能好好為人處世而感到悔恨,也為今生沒有學佛感到後
悔。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後悔也沒有用。人生苦短,這一生能夠帶走什麼嗎?財產、
地位、兒孫、名望與權勢,這些都帶不走,只有業報隨身。如果生前累積了善業,就是
- Aug 09 Wed 2006 10:16
去來無住金剛經
- Jul 24 Mon 2006 21:39
心靈的預防針
◎摘錄自《自己的路,勇敢的走》/蔣揚仁欽
我想,很多的年輕人都會有個疑問:只要生活過得好、吃得好、穿得好,也有同性異性
好朋友,有團體歸屬,為什麼還要宗教信仰?再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釐清什麼
是宗教?
- Apr 18 Tue 2006 16:45
佛的教誡與今日世界
◎【佛陀的啟示】第八章
有些人相信,佛學體系極其崇高卓絕,非一般生活在碌碌塵世裡的男女所能實踐;
假使他想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的話,必須要離世棄俗,住到寺院裡或是其他僻靜的處所
去。
- Apr 16 Sun 2006 20:09
學佛法貴在實行-宣化上人
我們天天在一起研究佛法,雖然每個人各有心得,可是如果不去實行,那也是沒有用的
。應當研究之後,依法修行,腳踏實地去做,才有受用;若是不去做,單單會說,這就
好像石頭人一樣,對佛法沒有多大的幫助。若想對佛法有所幫助,就要真正弘揚佛法,
- Apr 07 Fri 2006 23:12
如何以三法印鑑別正統佛法2
◎日常法師/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依法修行
- Apr 07 Fri 2006 22:46
如何以三法印鑑別正統佛法1
◎日常法師/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今天要介紹佛法的一個基本概念--三法印。佛法的內涵無非是以三法印的內容為標準,
- Apr 03 Mon 2006 12:12
達賴喇嘛與腦神經專家對話的心得
920426(中央社:紐約專電)
熄滅貪瞋痴、長養戒定慧不是佛教徒的專利,也是當今頂尖科學家從腦神經等觀點研究
的重點,達賴喇嘛今天特別在紐約時報發表他和科學家對話的心得。鑑於當今之世,忿
恨、恐懼等負面情緒橫行,媒體充滿這些負面情緒造成的毀滅故事,達賴喇嘛以「天津
- Mar 28 Tue 2006 19:47
<對話>訪聖嚴法師 - 師父,您快樂嗎?
◎健康雜誌/李慧菊採訪整理
師父,您快樂嗎? 訪聖嚴法師
- Mar 22 Wed 2006 20:31
<對話>聖嚴法師與索甲仁波切對談
◎轉貼自「人生雜誌」
愚人節的智慧對話
2000年4月1日,《西藏生死書》的作者索甲仁波切來到正在舉行佛七的農禪寺,在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