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轉寄
當人們提起這樣的問題;達賴喇嘛是怎樣看待他自己?
回答便是:「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出家人」。
目前分類:散篇雜談 (88)
- Feb 28 Mon 2011 10:33
達賴喇嘛的日常生活
- May 22 Sat 2010 22:12
人格在寂寞中昇華
◎ 聖嚴法師
一個寂寞的人,雖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對於寂寞的境遇,總是容易
引起哀傷的情緒。所以寂寞的境遇,總是不受一般人所歡迎的。
- Apr 29 Thu 2010 09:19
開悟——到底是什麼?
◎ 摘錄自《當下的力量》/Eckhart Tolle
有一個乞丐在路邊行乞了三十年。有一天一個路人經過。「賞我幾個零
錢吧?」乞丐喃喃地說,順手伸出了他那頂老舊的球帽。「我沒有東西可以
給你,」路人回答說。接著就問道:「你屁股坐著的是什麼?」「沒什麼,
- Apr 08 Thu 2010 08:54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 本文錄自《學佛群疑》/聖嚴法師著
卍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紅塵」二字並不是佛學的名詞,實出於中國文學
- Mar 31 Wed 2010 14:19
看清執著和固執
◎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0期(大法鼓第770集)/聖嚴法師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固執或是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固執與執著又
有什麼不同?執著又有什麼不好呢?
- Mar 20 Sat 2010 22:38
禪修與信仰
禪修與信仰/聖嚴法師開示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次的信仰心,因為信
仰本身是屬於感性,而禪修的人,多重視自己的修行,希望從修行中得到身心
感應,得到禪修的經驗,因此很不容易接受宗教層次的信仰,其實這是絕對錯
- Feb 10 Wed 2010 23:32
祈願
◎達賴喇嘛
人生就像讀一本書一樣,也是有盡頭的,光陰飛逝,一晃眼,我們就會面臨這一天。我
,旦曾嘉措(達賴喇嘛的姓名),恐怕再過不了五十年,就只是大家的一個記憶。而諸
位讀者,一百年後,想必也是一樣吧。時光流逝,擋它不住。當犯錯時,我們不可能要
- Feb 03 Wed 2010 09:18
茶禪一味
林谷芳教授光‧佛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茶與禪都具有典型的東方文化特質。茶,在西方一直是純粹的飲料,在東方–
尤其是中、日、韓,則不僅是種生活藝術,還關聯到生命的修行。
- Jan 26 Tue 2010 12:28
(不)相信
三少四壯集 (不)相信 / 龍應台(20070810)
二十歲之前相信的很多東西,後來一件一件變成不相信。
曾經相信過愛國,後來知道「國」的定義有問題,通常那諄諄善誘要你愛國的人
- Dec 10 Mon 2007 21:59
佛學律學入門(下)
丙、犯戒的過失
一、總論
我在上文所說,毗尼藏中,戒相很多,有世間戒,如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等。有出世間
大小乘戒。總而言之,我們受佛戒的,毀犯了就有極大的罪過!不論犯那一戒,如殺盜
- Dec 09 Sun 2007 21:31
佛學律學入門(上)
◎摘錄自《佛教律學入門》/虛雲老和尚講述
甲、敘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惡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逆的罪惡,如防流水,似護眼珠,滋長善
法,是名戒義。大集月義經說:「諸仁者;離欲義是戒義,解脫義是戒義,休息義是戒
義,盡義是戒義,滅義是戒義,此諸句義,名為戒義。」釋尊將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
- Jun 14 Thu 2007 21:32
《另類財富》離苦
- May 24 Thu 2007 20:22
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 May 18 Fri 2007 20:56
正與邪
- May 13 Sun 2007 20:26
<對話>競爭、野心、快樂秘方
◎摘錄自《商業周刊》第1015期
這次當達賴喇嘛知道《商業周刊》在亞洲大華人圈,尤其是企業菁英之間的影響力,他
慨然應允擔任《商業周刊》客座總編輯,並且希望將焦點集中在企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他要首次與亞洲企業界對話。
- May 02 Wed 2007 21:35
修習止觀法門的優點
- Apr 14 Sat 2007 20:48
觀自在
◎《人間萬事》- 觀自在/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號,但是事實上,觀自在也不一定是觀世音菩薩,
- Apr 03 Tue 2007 20:56
從無所得中求證佛法
◎摘錄自《金剛經的現代意義》/濟群法師著
佛法的體險應該從何處得入呢?這是每一個學佛的人都關心的問題。
世間上的人,總是帶著有所得的心在人生的舞臺上生活著,他們不停地追求,希望得到
- Dec 23 Sat 2006 14:26
四行觀
◎達磨祖師著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 Oct 16 Mon 2006 22:27
植物也有生命,可以殘殺嗎?
◎圓因法師開示
一般初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
,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
,動物是有情眾生,所謂眾生可分為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