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T08,n0261,p0911,b23
「一切有為法,如乾闥婆城,眾生妄心取,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亦非無因生,虛妄分別有,是故說唯心。
無明妄想見,而是色相因,藏識為所依,隨緣現眾像。
如人目有[醫-酉+目],妄見空中花,習氣擾濁心,從是三有現。
眼識依賴耶,能見種種色,譬如鏡中像,分別不在外。
所見皆自心,非常亦非斷,賴耶識所變,能現於世間。
法性皆平等,一切法所依,藏識恆不斷,末那計為我,
集起說為心,思量性名意,了別義為識,是故說唯心。
心外諸境界,妄見毛輪花,所執實皆無,咸是識心變。
色具色功能,皆依賴耶識,凡愚妄分別,謂是真實有。
睡眠與昏醉,行住及坐臥,作業及士用,皆依藏識起。
有情器世間,非由自在作,亦非神我造,非世性微塵。
//鑽木喻
如木中火性,雖有未能燒,因燧方火生,由此破諸闇。
展轉互為因,賴耶為依止,諸識從彼生,能起漏無漏。
//波浪喻
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境界風所動,恆起諸識浪,無間斷亦然。
//從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
如酪未鑽搖,其酥人不見,施功既不已,醍醐方可得。
賴耶妄熏習,隱覆如來藏,修習純熟時,正智方明了。
諸識隨緣轉,不見本覺心,自覺智現前,真性常不動。
//金礦喻
猶如金在礦,處石不堪用,銷練得真金,作眾莊嚴具。
//賴耶識是月指,而非月
賴耶性清淨,妄識所熏習,圓鏡智相應,如日出雲翳。
若有修空者,順空而取空,觀空與色殊,不名真觀者。
觀色即是空,色空不可得,此即勝義空,是真解脫者。
客塵無自性,無明妄分別,實相非有無,眾生虛妄見。
猶如日月明,流光能普照,如來清淨藏,具足諸功德。
真妄互相熏,猶如二象鬥,弱者去無迴,妄盡無來去。
//菡萏(音漢旦):荷花的別名。
蓮花性無染,出水離淤泥,菡萏開敷時,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永斷諸習氣,清淨智圓明,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無復諸瑕翳,輪王為寶冠,常置於頂上。
如來清淨藏,永離諸分別,體具恆沙德,諸佛之法身。
住真無漏界,清淨解脫身,寂滅等虛空,法性無來去。
佛現三界中,不生亦不滅,此界及他方,湛然常不動。
平等真法界,佛與眾生如,非斷亦非常,大悲恆不盡。
諸佛法性身,本覺自然智,是真勝義諦,唯佛方證知。
自性體無生,牟尼本寂靜,流轉諸三有,畢竟歸依處。
法無來去相,三世常寂然,住真三昧者,見彼法界身。
清淨不思議,恆沙眾德備,此即無漏界,諸佛之所依。
佛具三種身,體相用平等,甚深廣大性,勝義無差別。
無漏無變易,遠離一切相,煩惱及所知,本性恆清淨。
無垢無染著,是真調御師,性淨即涅槃,亦是法身佛。
//薩婆若:譯曰一切智
體備恆沙德,無垢不思議,六度常圓滿,此即薩婆若。
廣大無邊際,永斷於思想,斷習成菩提,具恆沙功德。
於諸法自在,普現諸色像,大悲清淨果,常利一切眾。
無漏無分別,願力皆圓滿,猶如摩尼珠,隨色皆能現。
譬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相,所現諸境界,皆是識心變。
眾生諸性欲,如來悉能知,法身恆不動,願力隨緣現。
示現兜率天,降神乘白象,生處於王宮,出家修苦行,
即詣菩提樹,降伏諸魔怨,成佛轉法輪,或現涅槃相。
示現有生滅,真身恆不動,鈍根樂小法,方便說涅槃。
真如法界中,無有涅槃相,大悲樂饒益,引導於眾生。
猶如大商主,誘進諸愚少,菩薩廣大心,咸令入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