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2,n0100,p0463,c27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二五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俱薩羅。還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曰極慢。
其所承藉七世以來父母真正博通多聞。既自讀誦亦教他人。其所聞者聞則能持。
四圍陀典已達其趣。娑羅乾陀論。及與聲論。毘伽羅論。戲笑之論。毘陀羅論。
善解法句義趣通達如是種種諸論。容貌端正才藝過人難可儔匹。兼生豪族又處富貴。
自恃才力生大憍慢。於父母所不生敬順。及和上阿闍梨師長親屬斯不敬禮。
時極慢摩納聞佛從俱薩羅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將往佛所而作是念:
「我至彼時若沙門瞿曇接待我者。我當問訊。若不問我當默然還。」
爾時摩納作是念已。即詣佛所。
于時世尊大眾圍遶而為說法。極慢摩納雖往於彼。如來當時聊不顧視。
時彼摩納默作是念。沙門瞿曇都不以我而逕於懷。尋欲歸依。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即說偈言:
「為義來至此 未得便欲還
何不使獲得 稱汝所來心?」
極慢摩納作是思惟。沙門瞿曇知我所念。即生信心欲禮佛足。佛告摩納:
「我錄汝心不必禮敬所為已足。」
爾時大眾睹斯事已怪未曾有。咸作是言。沙門瞿曇有大神足。此極慢摩納於己父母和上
阿闍梨所尚無恭敬。今見瞿曇能自謙下恂恂恭順。
爾時極慢摩納見諸大眾言。音暫止在一面坐端身正意。而說偈言:
「當於何等所,不應起憍慢?
復更於何所,而當生謙讓?
孰能卻眾苦?何者與利樂?
供養何者勝,為賢智所讚?」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供養於父母 以空淨滿月 敬順兄諸親 和上阿闍梨
及餘尊長等 於彼不應慢 宜當自謙下 都應悉恭敬
若見憂惱者 應為除諸苦 亦與其快樂 普皆應供養
若斷貪欲瞋 并離愚癡者 漏盡阿羅漢 正智得解脫
於斯上人所 除慢不自高 應當向歸依 合掌而敬禮」
爾時世尊為極慢說諸法要。乃至不受後有。餘如波羅蜜闍經中說。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