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卷第六/利養品第十三
(五)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數千萬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
爾時。江側婆羅門身負重擔。便至世尊所。到已捨擔。一面在世尊所。默然而住。
爾時。彼婆羅門作是思惟。
「今日沙門瞿曇與數千萬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我今清淨。與沙門瞿曇等無有異。
所以然者?沙門瞿曇食好粳糧。種種餚饌。今我食果蓏以自濟命。」
爾時。世尊以知婆羅門心中所念。告諸比丘:
「 //除去二十一結染著心
其有眾生以二十一結染著心者。當觀彼人必墮惡趣。不生善處。
云何為二十一結?
瞋心結.恚害心結.睡眠心結.調戲心結.疑是心結.
怒為心結.忌為心結.惱為心結.疾為心結.憎為心結。
無慚心結.無愧心結.幻為心結.姦為心結.偽為心結.
諍為心結.憍為心結.慢為心結。妒為心結.增上慢為心結.
貪為心結。
諸比丘。若有人有此二十一結染著心者。當觀其人必墮惡趣。不生善處。
猶如白[疊*毛](精細毛織布)新衣。久久朽故。多諸塵垢。意欲染成其色。
青.黃.赤.黑終不得成。何以故?以有塵垢故。
如是。比丘。若有人以此二十一結染著心者。當觀其人必墮惡趣。不生善處。
設復有人無此二十一結染著心者。當知斯人必生天上。不墮地獄中。
猶如新淨白[疊*毛]。隨意欲作何色。青.黃.赤.黑必成其色。終不敗壞。
所以然者。以其淨故。此亦如是。
其有無此二十一結染著心者。當觀其人必生天上。不墮惡趣。
若彼賢聖弟子起瞋恚心結。觀已。便能息之。
起恚害心結.起睡眠心結.起調戲心結.起疑心結. 起怒心結.
起忌心結.起惱心結. 起疾心結. 起憎心結. 起無慚心結.
起無愧心結.起幻心結. 起姦心結. 起偽心結. 起諍心結.
起憍心結. 起慢心結. 起妒心結. 起增上慢心結.起貪心結。
若彼賢聖弟子無瞋.無恚.無有愚惑。心意和悅。
//修四梵行
以慈心普滿一方而自娛樂。二方.三方.四方亦爾。四維上下。於一切中。
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間以無限無量。不可稱計。心無恚怒而自遊戲。
以此慈心。遍滿其中。得歡喜已。心意便正。
復以悲心普滿一方而自娛樂。二方.三方.四方亦爾。四維上下。於一切中。
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間以無量無限。不可稱計。心無恚怒而自遊戲。
以此悲心。遍滿其中。得歡喜已。心意便正。
復以喜心普滿一方而自娛樂。二方.三方.四方亦爾。四維上下。於一切中。
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間。以無量無限不可稱計。心無恚怒而自遊戲。
以此喜心。遍滿其中。得歡喜已。心意便正。
復以護心普滿一方而自娛樂。二方.三方.四方亦爾。四維上下。於一切中。
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間以無量無限不可稱計。心無恚怒而自遊戲。
以此護心。遍滿其中。得歡喜已。心意便正。
//成就信根
便於如來所成於信根。根本不移。豎高顯幢。不可移動。
諸天.龍.神.阿須倫.沙門.婆羅門。或世人民。於中得歡喜。心意便正。
//念佛
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
號佛.眾祐。於中得歡喜。心意便正。亦復成就於法。
//念法
如來法者。甚為清淨。不可移動。人所愛敬。
如是智者當作是觀。便於中而得歡喜。亦復成就於眾。
//念僧
如來聖眾甚為清淨。性行純和。
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
聖眾者。四雙八輩。
此是如來聖眾。可愛可貴。實可承事。
於中得歡喜。心意便正。
//識知宿命
彼復以此三昧。心清淨無瑕穢。諸結便盡。亦無沾污。性行柔軟。逮於神通。
便得自識無量宿命事。所從來處。靡不知之。
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
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
成敗劫.不成敗劫.成敗不成敗劫.無數成敗劫.無數不成敗劫。
我曾在彼。字某.名某.姓某。如是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受命長短。
從彼終生彼間。從彼終生此間。如是自識無數宿命事。
//知眾心念
復以此三昧。心清淨無瑕穢。知眾生心所念之事。
//成就天眼
彼復以天眼觀眾生類。有生者.有終者。善色.醜色。善趣.惡趣。
若好.若醜。隨眾生行所作果報。皆悉知之。
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行惡。心行惡。誹謗賢聖。邪見造邪見行。
身壞命終。生三惡道。趣泥黎中。
或復有眾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誹謗賢聖。正見.無有邪見。
身壞命終。生天上善處。
是謂清淨天眼觀眾生類。有生者.有終者。善色.醜色。善趣.惡趣。
若好.若醜。隨眾生行所作果報。皆悉知之。
//成就漏盡
彼復以此三昧。心清淨無瑕穢。無有結使。心性柔軟。逮於神通。
復以漏盡通而自娛樂。
//四聖諦觀
彼觀此苦。如實知之。復觀苦習。復觀苦盡。復觀苦出要。如實知之。
//成就解脫智
彼作是觀已。欲漏心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得解脫。已得解脫。
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如是。比丘。賢聖弟子心得解脫。
雖復食粳糧.善美種種餚膳。摶若須彌。終無有罪。
所以然者。
以無欲.盡愛故。
以無瞋.盡恚故。
以無愚癡.盡愚癡故。
是謂比丘中比丘。則內極沐浴已。」
爾時。江側婆羅門白世尊曰:「瞿曇沙門。可往至孫陀羅江側沐浴。」
世尊告曰:「云何。婆羅門。名之為孫陀羅江水?」
婆羅門曰:
「孫陀羅江水是福之深淵。世之光明。其有人物在彼河水浴者。一切諸惡皆悉除盡。」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此身無數劫。經歷彼河浴。及諸小陂池。靡不悉周遍。
愚者常樂彼。闇行不清淨。宿罪內充軀。彼河焉能救?
淨者常快樂。禁戒清亦快。清者作清行。彼願必果成。
設護不與取。行慈不殺生。守誠不妄語。心等無增減。
汝今於此浴。必獲安隱處?彼河何所至。猶盲投乎冥。」
爾時。婆羅門白世尊曰:
「止。止。瞿曇。猶如僂者得伸。闇者見明。迷者示道。
於闇室然明。無目者為作眼目。如是。沙門瞿曇。無數方便說此妙法。願聽為道。」
爾時。江側婆羅門即得作道。受具足戒。所以族姓子。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是時。尊者孫陀羅諦利即成阿羅漢。
爾時。尊者孫陀羅諦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