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我們:應時常發高尚的願望,看見別人做高尚的事業,心裏要隨喜。對於自己
所做的功德應回向給一切眾生。

發高尚的願望,對於我們有人格和心智幫助很大。我們現在就舉一個佛經裏的例子來說
明。《阿闍世王受決經》上記載: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在森林裡修行的人,非常的純淨,也非常的虔誠,每天只是在大樹下思維,冥想
,打坐。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沈,就起身在林間散步,偶然走到一個蓮花池畔,看到蓮
花正在盛開,十分的美麗。

修行人心裡昇起了一個念頭:這麼美的蓮花,我如果摘一朵放在身邊,聞著蓮花的芬芳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淑珍

講不同語言的人如何溝通?用肢體語言。那人和蟲如何溝通?且看曾負責管理石岡農場
的邱家財和高月霞夫婦,是如何和園內的蟲鳥互動的。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台大獅子吼佛學站


人有二十難之十二 -- 除滅我慢難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講,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
;消一分業障,就能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消十分業障,就能增長十分福德和智
慧,今生馬上就能有此善報,不用等到來世。覺照到自己有慢心,就趕快懺悔。

禪宗有個公案,宋朝高峰妙禪師為了對治自己的昏沈,於是在峭壁上的妙高台打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張恆誠

今年五十多歲的劉伯伯,雖然以務農兼駕駛拼裝車為生,但是他卻養了十多隻獵犬,用
牠們來幫忙捉野兔。因為在貧窮的四、五十年代,本省農村很流行捉野生動物來維持生
活及貼補家用。他曾經因追野兔而摔斷骨頭,不過仍是樂此不疲,後來尤其讓他得意的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尊在祇園精舍弘法。彼時有七位婆羅門長老,不遠千里來訪佛陀,希望皈依佛陀,加
入佛教的修行行列。佛陀答應後,他們也成為修行者了。他們七人同住在一個房間。雖
然,他們特地來訪佛求道,不料,他們每天聚集在房間裏,一言一行,都不離開世間俗
事,嬉笑輕浮,日夜逍遙,忘記自己來日無多,也不懂珍惜時光。枉費他們專程來修習
佛道。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和尚還俗

一個和尚因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就下山還俗去了。

不到一個月,因為耐不得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周宣德

盡形壽九十五年,念佛度眾從未斷,而今捨報,往生極樂淨土,咸盼慈航倒駕,再續前
緣!舉世讚頌的高僧廣欽老和尚,不食人間煙火,夜不倒單,一心念佛,數十年如一日
,由此而得神通妙用,度化了無數眾生。他與我因緣很深,所知他的事蹟也不少,現因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
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
少得可憐,但他還是那麼快樂,非常知足。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證嚴】

現實生活中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境界,需要細心思考,然後有所感受,這就是在做出分別
。思想分別內、外面的境界,時時刻刻不斷地生滅,永無止息,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照
顧自己的心念。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