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不動如來慈悲願海
阿閦佛淨土在大乘淨土中是重願力的、重般若的、重實踐的、重頭陀行的淨土。所以往
生阿閦佛剎須注重自身德行的完成,而不以貪著心往生,如《阿閦佛國經》說:
「有異比丘聞說彼佛剎之功德,即於中起淫欲意,前白佛言:
天中天!我欲願往生彼佛剎!
佛便告其比丘言:癡人!汝不得生彼佛剎。所以者何?
不以立淫欲亂意者,得生彼佛剎。」,
由此可知,淨土是不能以愛著心(貪圖淨土功德)往生的,要修善行、清淨梵行才能往
生。所以舍利弗最初啟請佛陀,就是要知道過去菩薩的願行而學習奉行:
「若有求菩薩道者,當如昔者諸菩薩摩訶薩所願,及行明照並僧那,令入德號以聞者,
當如是學奉行之。」
從經文可以看出,菩薩發心修學,應當以阿閦菩薩為模範,從大願與淨行,為正法而精
進,如此能得莊嚴的淨土,所以阿閦淨土法門也勸人發願往生。綜合《阿閦佛國經》、
《大寶積經》的《不動如來會》及《小品般若經》的《見阿閦佛品》,可以歸納往生阿
閦佛國的因緣有十項:
1、發願學阿閦佛往昔的願行(參照阿閦如來行門修持中的『阿閦佛願』),
善根迴向,願生阿閦佛國。
2、行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善根迴向,
願生阿閦佛國。
3、大般涅槃經中所載之二十一項生緣(請參照修持儀軌)
4、願當來得見阿閦如來光明而成大覺,復以身光遍照三千界,
以此因緣生阿閦佛國。
5、願當來得見阿閦佛剎聲聞眾,起如是行趣菩提,以無量聲聞眾為眷屬,
以此因緣生阿閦佛國。
6、願當來得見阿閦佛剎諸菩薩眾,與菩薩們一同修學。願見具大慈悲的、
求菩提而出家的、捨離二乘心的、諦住於空的、念佛念法念僧的菩薩,
以此因緣生阿閦佛國。
7、願當來得阿閦如來善說妙法及聲聞眾,以此因緣生阿閦佛國。
8、善根迴向願得見與攝受阿閦佛剎種種功德莊嚴,以此因緣生阿閦佛國。
9、諸佛如來薩婆若智皆從般若波羅蜜多生,諸佛所應證法,我亦當證,
以此因緣生阿閦佛國。
10、誦念阿閦如來聖號、法經,於彼剎土發增上樂欲心,
臨終時得阿閦如來之見護,便得生阿閦佛剎。
--
- Sep 12 Wed 2007 22:11
阿閦佛淨土的往生因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