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
再來我們談談「信解」。大家都知道,佛法的修學離不開信、解、行、證四個階段,這
四個階段也就是相信、了解、實行、證悟。一切法,不管是世間法、出世間法,想要深
入、契入,都必需要信。華嚴經中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也說:
「長養一切諸善法」。這分別是華嚴經卷六及卷十四所記載。
在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也提到佛陀說:「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汝等當信
解如來誠諦之語,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重覆說了三次,彌勒菩薩回答:「惟願
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復言,唯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佛說無量
壽經卷上有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其中第十八大願,也提到,欲求生極樂國,必需「志
心信樂」。往生淨土的三資糧:信、願、行。也是必需具備「信」。這些都說明了信與
解的重要性。而信、解是不分家的,沒有相信是不會了解的,而沒有了解也不會真正的
深信。
佛法不但重理論也重視實踐,從理論及實踐而親證:諸法如實相,這是菩薩要宣揚法華
經的第一原則,也就是菩薩摩訶薩的行履處;再來還要做到:一切言語道斷、不生、不
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這是菩薩想要宏揚法華經的第二原則,也是菩薩的
第二親近處,這是在法華經卷五安樂行品第十四品所提到的。楊郁文著的《阿含要略》
有提到一句話:「佛法的目地在於實踐。」末學也非常認同這個看法。
佛法並不是讓你聽聽、看看而已,並不是相信、了解就好了,所以我深信、了解之外還
有:修行、證悟,這是修學佛法的四個基本步驟。你深信、了解之後,若不修行、不證
悟、不解脫,即成「說食數寶,一點益處也無」。
佛法是解脫法,學佛若沒得到解脫,越學越執著、越學越束縛,那可真枉費了學佛。所
以我們學了佛要修行,也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把不好的修正成好的,不管是你內心的
貪瞋痴或是你身體外在的殺、盜、婬、妄,都要修正。
在法華經裏也提到很多修行的方式,如卷七的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即說到:「若有
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
上彌勒菩薩所。」這兒明白的說,受持、讀誦、解其義趣的人,命終可得生兜率淨土。
還有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
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花中,寶座之上。」這是法華經內講述到行者得
生淨土的地方。
其實受持法華經而求生彌勒內院的人較少,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較多些,這大概也
與天台智者大師著的《法華三昧懺》儀裏的「至心發願,願命終時,神不亂,正念直,
往生安養,面奉彌陀值聖眾」。有極大的關係。
不只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修行,在法華經裏提到修行方法的還有很多,有供養此經
、供養寶塔、修習禪定、頭面禮足、讚歎功德、自書教人書‥‥等等。其中最特殊的是
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燒身、燒指供佛的捨身法門,真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的大苦行。再來即是卷六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見到四眾皆恭敬禮拜,口稱:「我不敢
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也是一個難行、難忍的修行方式。
以上幾點法華經上提到的修行方式,希望大家在研讀法華經時,能再多用一點心在行的
方面下手。解行是需要並重的,如鳥二翼、如車兩輪,是缺一不可的。畢竟你若不在行
的方面下手,你是得不到佛法的益處的。
你相信紐約有一間莊嚴寺,你也了解它的方向在那兒,路線怎麼走,再來你就要行喔!
開著車子朝莊嚴寺的方向開來,只要路線對,你就一定會到達莊嚴寺。你住的遠,就久
些;你開的快,就早一些到,端看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這就是信、解、行。等你到了莊
嚴寺,那就是屬於證了。
希望以上所說同諸位共勉,若有不對的地方,請諸位指教,若有一句可取的,那讓我們
一同來增上。
大家知道嗎?我們現在的心態決定我們的未來。有三個工人在砌一棟建築物的外牆。有
人路過問:「你們在什麼?」 第一位工人沒好氣的回答:「沒看到我在砌牆嗎?」 第
二位工人抬起頭來笑笑的說:「我正在蓋一棟高樓大廈。」第三位工人邊唱著歌邊工作
,他笑容燦爛的回答:「我正在建設一座新城市。」十年後,第一位工人在另一個工地
砌著牆,第二位工人坐在辦公室畫圖,他成了工程師,第三位工人呢?是這兩位的老闆
。
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現在。在座的諸位,我可以問你,你現在在嗎?被會長指派來參與
這個法會!很高興來這兒誦經聞法、相互學習!
還是你也同天台智者大師一般的,在誦到卷六的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的:善哉!善
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親見釋迦牟尼佛尚未入滅,靈山勝會尚未結
束呢?
希望我們這個法華探玄的勝會也永遠不結束,大家為法而一起增上。
--
- Nov 13 Sun 2005 22:07
法華探玄報告-譬喻與信解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