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在世的時代,印度有一位慳吝的越難長者,他家裡非常有錢,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
「富可敵國」、「富甲天下」的形容最為恰當,因此方圓幾十里的土地對他來說只是小
數目而已,因為他家中珍藏了數不清的珠寶,更有金庫、銀庫、珍珠庫、瑪瑙庫等,雖
然越難長者是那麼的有錢,可是他卻是一位非常慳吝的人,不但是有益社會的事不做,
還對於別人行善佈施,皆嗤之以鼻,更取笑那是傻人才做的傻事,所以越難長者一毛不
拔的作風在印度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雖然有人批評越難長者,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會,還下了一道命令給守門的人
說:「從今以後不管是什麼人,不論是什麼事,只要是化緣或募捐、乞討,一概不准他
們進來,因為我絕不會捐一毛錢或一粒米,如果有人強行進來就把他摔出去,知道嗎!
」隔了不久越難長者又怕小偷來偷珠寶、飛鳥來啄稻米、老鼠來吃米糧,所以就在房中
四邊及上方,都想盡辦法佈網防範,連一隻蒼蠅都不能飛進來,自己也很少出去,因為
他擁有太多的財物,捨不得離開它們,又貪生怕死。
但貪生怕死的人最後也是要死,有一天越難長者生病快要死了,就把兒子叫到病榻前,
對兒子說:「看來我的病是不會好了,大概再過幾天就會死了,可是我放不下家中的錢
財,所以我特別交待你,當我死了之後,不論什麼人來化緣或募捐、乞討,你都不要給
他們,也不要讓他們進來,更不要去做什麼慈善事業及公益事業,因為那是傻瓜才做的
事,只要你聽我的話,我留下的錢財,你們世世代代不用做事都花不完,知道嗎!」
越難長者的兒子叫旃檀,旃檀聽完父親的囑咐之後,就真的遵照他的話去做,命守門的
人,對任何人都不能施捨,如果有人來化緣、募捐、乞討,就不客氣的趕走他們。隔了
不久,越難長者死了,死了之後因為慳吝成性,心性毫無光明,「貪」性成「貧」,「
瞋」性成「瞎」,所以在業力的纏縛下,轉生在舍衛國一個貧窮的家庭,母親又是一位
瞎子,想不到生下來這個小孩也是瞎子,正所謂生盲。
等到小孩十二歲時,她的母親就告訴他:「你已長大了,但你生下來就是瞎子,瞎子是
找不到工作做的,為了生活,你只好去當乞丐了,現在我交給你一支竹桿,一幅碗筷,
一個袋子,你自己去討飯吃。」
盲兒於是遵奉母命,離開了母親出去乞討,有一天他來到了旃檀家內,此時旃檀在裡面
知道有人闖進來,於是大怒呼叫守門人,守門人聽到主人呼叫,知道是乞丐闖入,一氣
之下就抓住盲兒的衣領往門外一摔,摔得盲兒頭破血流。這件事發生後,有人去告訴佛
陀,佛陀早已知道這是盲兒的果報 -- 前做惡因,來世得惡果。於是就來到旃檀的家門
前。在不得已之下。才使出佛光佛力加被旃檀及盲兒,讓旃檀看到自己的父親已經轉世
成為盲兒,讓盲兒知道自己前輩子就是那位家財萬貫的越難長者。
佛陀於是問盲兒說:「你知道你前世是誰嗎?」盲兒回答說:「我知道了,我前世是越
難長者,我有很多的錢財。」
佛陀又問:「你有很多的錢財,可是你曾受用嗎?」盲兒回答說:「我一點也沒受用,
轉世又當乞丐而且還是一個瞎子。」
佛陀於是開示說:「這就是慳貪的結果。」在旁的旃檀聽了之後,恍然大悟,也了解到
慳貪的果報,於是就不再慳貪了,不但參予慈善事業、公益事業,更護持佛法,扶窮濟
貧、修持佛法,最後終於得到初果的果位,死後升天享受福報。
以上這個故事是佛經上所說,因此我們必須相信因果與來世的果報,好好反省自我,正
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身為殘障雖與因果有關,但也不必為此沮喪、或痛恨因
果及前世所為,因為人都有做錯的時候,但能轉世成人身,已是難得,如能聞法信受奉
行更是難得,只要努力修持唸佛法門,即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佛是不騙人的,因果必
須相信,有殘障的人,不要一聽別人說「你前輩子一定是怎樣!怎樣!」就大發雷霆,
要知道別人講你是替你消業障,雖然這一輩子在「定業」的束縛下,要做一位殘障者,
但是只要給人微笑,勸人唸佛,你的心中必定充滿信心,充滿喜悅,充滿法喜。
在此還要奉勸普天下同胞對於殘障者必須去關心他、勉勵他,讓他們能在社會上立足、
謀生,不可欺負、嘲笑,否則無形中造下口業,就咎由自取了。
貪是貧的因,貧是貪的果;捨是富的因,富是捨的果。
有些人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他們以為貪才能富有,施捨才會貧窮。其實這就是錯了
,世人大都相信命運的,相信八字的,但是八字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宿世所做所為的紀
錄而來,所以有人勞勞碌碌過一生,有人生病吃藥過一生,有人富貴榮華過一生,有人
清閒悠遊過一生,有人縮衣節食度日,有人吃喝享用不完,這是什麼道理,這乃是宿世
所做所為,今世所得所用。
也就是說世行善佈施的人,今世有福可享,宿世為非作歹的人,今世得個人身已經不錯
了,那能有福可享,所以要勞碌、貧窮、疾病,但是如能立即發願行善佈施,那麼自己
的八字就不管用了,因為你已經改命了,運也自然的變好,勞碌、貧窮、疾病也能漸漸
的改變過來,也就是說 ---看看你行善的功,是否已能彌補宿世所作的過,行善是否真
誠,還是為了名利;行善是發自內心,還是為了面子;行善是長期的,還是短暫的。
行善還可分成小善、中善、大善,舉手之勞是小善,助人為樂是中善,救度蒼生是大善
。行小善得小功,行中善得中功,行大善得大功。行小善如種花,只要一年就能開花結
果,行中善如種樹,要等數年才能開花結果,行大善如種松樹,要等數十年才能看出它
的茂盛與雄偉。
現在大家都在行小善、中善、大善,因為舉手之勞是小善,小善對行善之人而言是他們
經常做的事,助人為樂是中善,助人為樂是中善,相信這也是大家樂意做的事,至於大
善呢?那就是救世度化眾生明悟真理,使人心走向善道,啟發收心養性,即是「救人心
」,救人心首要在真理的弘法,弘法必須明悟人生真諦。
時至末法,古聖菩薩已不在人世,唯有先哲菩薩的經典、善書,在這繁忙、緊張、高科
技昌明的大時代裡,扮演著文字弘法的應運。
經典、善書在我們人生旅途中,它就像空中飛行的雷達、航海上的燈塔、陸地的陽光、
登山的指南針 .....,因此當您失望時它會叫您奮鬥,當您徬徨時它會叫您鎮定,當您
墮落時它會叫您清醒,當您困苦時它會叫您堅強,當您受氣時它會叫您包容,當您吃虧
時它會叫您忍辱,當您怠慢時它會叫您精進,當您寂寞時它會叫您充實,當您得意時它
會叫您謹慎。
文章來源:http://0rz.net/c40Rm
--
- Nov 08 Tue 2005 11:26
貧窮何來?富貴何來?何為大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