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坐禪三昧經》卷上
二治瞋恚法門
若瞋恚偏多。當學三種慈心法門。或初習行。或已習行。或久習行。
//底下是三個次第依序擴展開來的慈心觀-由親至疏,乃至怨憎
若初習行者當教言。慈及親愛。云何親及願與親樂?
行者若得種種身心快樂。寒時得衣熱時得涼。飢渴得飲食。貧賤得富貴。行極時得止息
。如是種種樂願親愛。得繫心在慈不令異念。異念諸緣攝之令還。
若已習行當教言。慈及中人。云何及中人而與樂?
行者若得種種身心快樂。願中人。得繫心在慈不令異念。異念諸緣攝之令還。
若久習行當教言。慈及怨憎。云何及彼而與其樂?
行者若得種種身心快樂。願怨憎得。得與親同。同得一心。心大清淨。親中怨等廣及世
界。無量眾生皆令得樂。周遍十方靡不同等大心清淨。見十方眾生皆如自見。在心目前
了了見之受得快樂。是時即得慈心三昧。
問曰:「親愛中人願令得樂。怨憎惡人云何憐愍復願與樂?」
答曰:
「應與彼樂。所以者何?
其人更有種種好清淨法因。我今云何豈可以一怨故而沒其善。
復次思惟。是人過去世時或是我親善。豈以今瞋更生怨惡。我當忍彼是我善利。」
又念行法仁德含弘慈力無量此不可失。
復思惟言。若無怨憎何因生忍?生忍由怨怨則我之親善。
復次瞋報最重眾惡中上無有過是。以瞋加物其毒難制。雖欲燒他實是自害。
復自念言。外被法服內習忍行。是謂沙門豈可惡聲縱此變色憋心?
復次五受陰者。眾苦林藪受惡之的。苦惱惡來何由可免。如刺刺身苦刺無量。
眾怨甚多不可得除。當自守護著忍革屣。如佛言曰:
「以瞋報瞋 瞋還著之 瞋恚不報 能破大軍
能不瞋恚 是大人法 小人瞋恚 難動如山
瞋為重毒 多所殘害 不得害彼 自害乃滅
瞋為大瞑 有目無睹 瞋為塵垢 染污淨心
如是瞋恚 當急除滅 毒蛇在室 不除害人
如是種種 瞋毒無量 常習慈心 除滅瞋恚」
是為慈三昧門
[何謂無量心三昧]
>>>>>>>>>>>>>>>>>>>>>>>>>>>>>>>>>>>>>>>>>
無量三昧者。謂聖弟子心與慈俱。無怨.無憎.無恚。
寬弘重心。無量修習普緣。一方充滿。如是二方.
三方.四方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憎.
無恚。寬弘重心。無量修習。充滿諸方。
一切世間普緣住。是名無量三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