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長阿含經卷第九/十上經-4
復有九成法.九修法.九覺法.九滅法.九退法.九增法.九難解法.九生法.九知法
.九證法。
云何九成法。謂九淨滅枝。
法戒淨滅枝.心淨滅枝.見淨滅枝.度疑淨滅枝.分別淨滅枝.
道淨滅枝.除淨滅枝.無欲淨滅枝.解脫淨滅枝。
云何九修法。謂九喜本。
一喜。二愛。三悅。四樂。五定。六如實知。七除捨。八無欲。九解脫。
云何九覺法。謂九眾生居。
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眾生居。
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眾生居。
或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眾生居。
或有眾生。一身一想。遍淨天是。是四眾生居。
或有眾生。無想無所覺知。無想天是。是五眾生居。
復有眾生。空處住。是六眾生居。
復有眾生。識處住。是七眾生居。
復有眾生。不用處住。是八眾生居。
復有眾生。住有想無想處。是九眾生居。
云何九滅法。謂九愛本。
因愛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
因欲有著。因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護。
云何九退法。謂九惱法。
有人已侵惱我。今侵惱我。當侵惱我。
我所愛者。已侵惱。今侵惱。當侵惱。
我所憎者。已愛敬。今愛敬。當愛敬。
云何九增法。謂無惱。
彼已侵我。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我所愛者。彼已侵惱。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我所憎者。彼已愛敬。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云何九難解法。謂九梵行。
若比丘有信而不持戒。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而不多聞。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不能說法。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
法。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不能養眾。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
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不能於大眾中廣演法言。則梵行不具。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於大眾廣演法言。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在大眾廣演法言。而不得四禪。則梵
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於大眾廣演法言。又得四禪
。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在大眾中廣演法言。又得四禪。不於八解
脫逆順遊行。則梵行不具。有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於大眾中廣
演法言。具足四禪。於八解脫逆順遊行。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在大眾中廣演法言。得四禪。於八解脫
逆順遊行。然不能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
能養眾.能在大眾廣演法言。成就四禪。於八解脫逆順遊行。捨有漏成無漏。心解脫.
智慧解脫。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則梵行具
足。
云何九生法。謂九想。
不淨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
無常苦想.苦無我想.盡想.無欲想。
云何九知法。謂九異法。
生果異.因果異。生觸異.因觸異。生受異.因受異。
生想異.因想異。生集異.因集異。生欲異.因欲異。
生利異.因利異。生求異.因求異。生煩惱異.因煩惱異。
云何九證法。謂九盡。
若入初禪。則聲刺滅。
入第二禪。則覺觀刺滅。
入第三禪。則喜刺滅。
入第四禪。則出入息刺滅。
入空處。則色想刺滅。
入識處。則空想刺滅。
入不用處。則識想刺滅。
入有想無想處。則不用想刺滅。
入滅盡定。則想受刺滅。
諸比丘。是為九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
- Apr 13 Thu 2006 13:04
長阿含經卷第九/十上經-4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