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n0046,p0835,c12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誓牧山求師樹下。賢者阿那律。在彼禪空澤中坐思惟言:
//只有七念少第八念
「道法少欲,多欲非道。
道法知足,無厭非道。
道法隱處,樂眾非道。
道法精進,懈怠非道。
道法制心,放蕩非道。
道法定意,多念非道。
道法智慧,愚闇非道。」
佛以聖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臂頃飛到其前。讚言:
「善哉善哉阿那律。汝所念者為大士念。聽吾語汝。大士八念善思行之。當學四禪撿意
觀法。而無中止必獲大利不失所願。何謂四禪?
惟棄欲惡不善之法意以歡喜。為一禪行。
以捨惡念專心守一不用歡喜。為二禪行。
歡喜以止。惟如法觀覺見苦樂。為三禪行。
又棄苦樂憂喜悉斷而住清淨。為四禪行。
已學如是。而後惟行八大人念。四禪為撿意法。快見於行得利願。疾不復中止。
又少欲者,其義譬如王有邊臣。主諸椷簏滿中綵衣。而汝自樂著粗弊者。
少欲知足。隱處精進。制心定意。智慧捨家。
不以戲慢。無有差跌。必安隱人。至泥洹門。是八大人念。
惟四禪撿意觀法。其義譬如王有邊臣。監主廚宰和調五味。而汝自樂乞食。
趣得救身不以快心。其義譬如王有遊觀樓閣。而汝自樂山澤樹間燕處。
精進無欲於世。其義譬如王有邊臣。主諸良藥及酪醍醐石蜜。而汝自樂有疾以服。小
便趣得除惱。以行八念思惟四禪。精進不虧。心無差跌。必自安隱至泥洹門。」
佛說是已。即還誓牧告諸弟子:
「道當少欲,無得多欲。道當知足,無畜遺餘。道當隱處,無樂眾會。
道當精進,無得懈怠。道當制心,無得放逸。道當定意,無得亂念。
道當智慧,無得愚闇。
比丘當少欲者快。謂身自少欲。不使眾人知我少欲。義當從是。
比丘知足。謂應器法衣床臥病藥。得食足止不畜遺餘。義當從是。
比丘隱處。謂避人間。不入眾會。遠居山澤巖石樹間。如有四輩。若王大臣來從問道
。為說清淨欲令疾去。譬如貧人負豪姓債為主所牽抴。欲離不樂潛隱遠遁。義當從是。
比丘精進。謂斷非法。勤行經道未常懈惓。上中後夜經行坐臥。常覺寤意念淨以除五
蓋。義當從是。
比丘制心。棄欲惡法。坐意惟觀。以斷苦樂得四禪行。義當從是。
比丘定意。謂常一心。觀身觀意觀法。不為猗行。攝念就道捨癡惱想。義當從是。
比丘智慧。謂知四諦苦習盡道。
何謂苦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
苦、合五盛陰苦。
生苦者。謂人隨行所墮。受胞成生已出形現根入受長。
老者。謂人根熟形變。髮白齒落筋緩皮皺僂步拄杖。
病者。謂人罪行所致癰疽瘡膿癇癲長病亦百餘種。
死者。謂人命逝形壞。溫消氣絕魂神離逝。是皆為苦。
何謂習諦?謂婬心樂喜而生恩愛,志在貪欲令復有漏。眾行滋盛以著自縛。
所謂愛者。眼愛色,耳愛聲。鼻愛香,舌愛味。身愛細滑,心愛所欲。但觀其常
樂。在望安以為利。呼言是我有,以著自縛。從是故色、痛、想、行、識五陰愛
盛。見常貪樂。謂是我有以著自縛。
所謂色者。精神所受。地氣、水氣、火氣、風氣變化為形。以所愛著。令眼識色
、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細滑、意識法著。信為習諦。
何謂盡諦?不受不入愛盡無餘。縛著已解。如慧見者。不復有一切故。世間人無所
見五陰所著。計數已盡愛縛都解。已從慧見。非常苦空非身故斷。是為盡諦。
何謂道諦?謂八直道。正見、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
何謂正見?正見有二有俗有道。
(俗)知有仁義。知有父母。知有沙門梵志。知有得道真人。知有今世後世。知有善
惡罪福。從此到彼以行為證。是為世間正見。
(道)已解四諦苦習盡道。已得慧見空淨非身。是為道正見。
正思亦有二。
思學問、思和敬、思誡慎、思無害。是為世間正思。
思出處、思忍默、思滅愛盡著。是為道正思。
正言亦有二。
不兩舌、不惡罵、不妄言、不綺語。是為世間正言。
離口四過、講誦道語。心不造為、盡無復餘。是為道正言。
正行亦有二。
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是為世間正行。
身口精進、心念空淨。消蕩滅著。是為道正行。
正治亦有二。
不殺盜婬。不自貢高。修德自守。是為世間正治。
離身三惡。除斷苦習。滅愛求度。是為道正治。
正命亦有二。
求財以道不貪苟得。不詐紿心於人。是為世間正命。
以離邪業。捨世占候。不犯道禁。是為道正命。
正志亦有二。
不嫉妒、不恚怒、不事邪。是為世間正志。
離心三惡。行四意端。清淨無為。是為道正志。
正定亦有二。
性體淳調、安善安固。心不邪曲。是為世間正定。
得四意志。惟空無想不願見泥洹源。是為道正定。是為道諦。
比丘捨家棄捐恩愛。安靜思道無所戀慕。意不隨欲淨無罣礙。是為道法義當從是。」
賢者阿那律聞佛說經。開導其意受行三月。漏盡意解得三治以為證已。自覺得羅漢。便
說偈言:
「夫欲而無厭 樂眾以放意
是行以致苦 修惡多所著
少欲知道行 知慚不自見
是法墮清淨 遠惡致度世
道意不貪生 亦無樂死別
吾以如空定 諸苦得待時
從佛受教命 守行棄欲惡
所身患已捨 得利就無為
自致至三治 已拔恩愛根
當於維沙聚 竹園般泥洹」
--
T01,n0026,p0540,c18
中阿含長壽王品八念經第三(第二小土城誦)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婆奇瘦。在鼉山怖林鹿野園中。
爾時。尊者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
彼時。尊者阿那律陀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於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尊者阿那律陀心中所念.所思.所行。世尊知已。即入如其像定
。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申臂頃。如是世尊從婆奇瘦鼉山怖林鹿野園中忽沒不現。住枝
提瘦水渚林中尊者阿那律陀前。
是時。世尊便從定覺。歎尊者阿那律陀曰:
「善哉。善哉。阿那律陀。謂汝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道從精勤。
非懈怠得。道從正念。非邪念得。道從定意。非亂意得。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阿那律陀。汝從如來更受第八大人之念。受已。便思
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此大人八念者。汝必能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
王臣有好緘簏。盛滿種種衣。中前欲著。便取著之。中時.中後若欲著衣。便取著之
。隨意自在。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得糞掃衣為第一服。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四增上心:
謂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逮初禪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初增上心。易不難得。
復次。聖弟子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逮第二禪成就遊。是謂聖弟子逮第二增上心。易不難得。
復次。聖弟子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
念.樂住.空。逮第三禪成就遊。是謂聖弟子逮第三增上心。易不難得。
復次。聖弟子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逮第
四禪成就遊。是謂聖弟子逮第四增上心。易不難得。)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
王臣有好廚宰。種種淨妙甘美餚膳。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常行乞食為第一饌。汝心
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
王臣有好屋舍。或樓閣宮殿。阿那律陀。汝亦如是。依樹下止為第一舍。汝心無欲。
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
王臣有好床座。敷以氍氀.毾[毯-炎+登]。覆以錦綺.羅縠。有襯體被。兩頭安枕。
加陵伽波[和/心]邏波遮悉哆羅那。阿那律陀。汝亦如是。草座葉座為第一座。汝心無
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是汝
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我尚不
說汝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汝於二
果必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阿那律陀。汝當成就此大人八念。亦應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已。然後
於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
爾時。世尊為尊者阿那律陀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申臂頃。
如是。世尊從枝提瘦水渚林中忽沒不見。住婆奇瘦鼉山怖林鹿野園中。
彼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於是。世尊便從定覺。迴顧告曰:
「阿難。若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講堂。集講堂已。還來白我。」
尊者阿難受佛教已。稽首禮足。即行宣敕。諸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令彼一切
皆集講堂。集講堂已。還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曰:
「世尊。諸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已令一切皆集講堂。唯願世尊自當知時。」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詣講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坐已。告曰:
「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大人八念。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大人八念者。謂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云何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謂比丘得無欲。自知得無欲。不令他人知我無欲。得知足.得遠離.得精勤.得正念
.得定意.得智慧.得不戲。自知得不戲。不欲令他知我無欲。是謂道從無欲。非有
欲得。
云何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謂比丘行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軀。是謂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云何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謂比丘行遠離。成就二遠離。身及心俱遠離。是謂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
非合聚會得。
云何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謂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恆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捨方便。
是謂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云何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謂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內覺.心.法如法。是謂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云何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是謂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云何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謂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是謂道從
智慧。非愚癡得。
云何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謂比丘意常滅戲。樂住無餘涅槃。心恆樂住。歡喜意解。是謂道從不戲.樂不戲.行
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諸比丘。阿那律陀比丘成就此大人八念已。然後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我以此教
。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
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
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是時。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羅呵。心正解脫。得長老上尊。則於爾時而說頌曰:
「遙知我思念 無上世間師
正身心入定 乘虛忽來到
如我心所念 為說而復過
諸佛樂不戲 遠離一切戲
既從彼知法 樂住正法中
逮得三昧達 佛法作已辦
我不樂於死 亦不願於生
隨時任所適 立正念正智
鞞耶離竹林 我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 無餘般涅槃」
佛說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念經第三竟(千九百五十四字)。
--
note:再與八大人覺經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