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嚴法師

佛陀時代有兩個基本而重要的修行方法,一是數息觀,二是不淨觀,合稱為二甘露門,
即兩種進入不死境界的靈藥。一直至今日,南傳佛教地區仍然普遍沿用此二教法。現介
紹可以對治我們貪欲心,特別是淫欲心的不淨觀。

不淨觀即觀身不淨,觀察我們的身體畢竟不清淨,此法觀成能離五欲,故可得出世間禪
。一般人之所以會有種種煩惱,歸根究底,在於執著自己的身體,以身體為我,所以產
生許多的欲望和貪心,由於身體經常在不滿足的狀態下生存;肚子餓了想吃,口渴了想
喝,冷的時候想穿,熱的時候希望涼爽…然而在沒有飢渴以前就擔憂,防備著即將來臨
的飢渴。因為我們常常會餓、會渴的,正是為了自己的飽暖、安全和舒適,必須積蓄更
多的飲食、衣物、金錢、家產等,這種對身外物強烈的貪著心,便成了心理上沉重的負
荷。

同時,我們的身體,除了有飲食、衣物的基本需求,還有男女性欲的衝動,告子所謂食
色性也,便是飲食男女,稱為人之大欲,當吃飽了、穿暖了,第三個淫欲的問題馬上會
發生。一切的糾紛、煩惱,多是從身體而有的。因此,修不淨觀即是對此一妄執對症下
藥,若能觀成便可以解脫煩惱。

在南傳佛教地區,直到現在,尚有一些隱居山林的比丘。師父教弟子們修行這個方法的
時候,如果要很快地、非常徹底地修成,往往會去募化一具屍首來讓他觀。因為不淨觀
有兩種,第一種是觀他身不淨,第二種是觀自身不淨,觀自己比較不易觀成,總覺得自
己沒有什麼不淨的,所以要先觀他人,觀他身不淨成功了以後再觀自己,就容易了。

若是因緣巧合,修行者找到一個瀕死的信徒,而這個人和家屬都願意把遺體捐出來,供
作修行不淨觀用的工具,等他死後,修行者就把屍體帶到深山裡,放下來,面對這個剛
死不久的軀體打坐,並留心觀察隨後發生臭爛不淨的種種變化。

慢慢地,屍體改變顏色了,先變成黃色,再變成青紫色,黑色,繼而開始浮腫,腫了以
後,經過日曬,就開始腐爛了,皮膚漸漸地裂開,一塊一塊,一條裂痕,一條裂痕地裂
開,在此同時,蒼蠅群集而來,直到整個身體都給蒼蠅蓋滿。隨著旦、暮、晴、雨等天
候的轉變,蒼蠅時來時去,並且在屍身的腐肉裡產卵,因此屍身上就開始長出蛆來,這
和露天廁所裡的蛆是一樣,是很肥痴的,他們的嘴很尖,有點黑,鑽爬起來動作很快,
一鑽一個洞,在腐肉裡鑽進鑽出的。大概最容易看到牠們鑽動的地方是鼻孔、兩眼、雙
耳、嘴巴和身上已經出孔、流水的裂縫中。

到後來,整個死屍都被蛆蟲佔據吃光了。這時屍體的味道是非常臭的,死老鼠、死貓死
狗的味道想必各位都聞過,死人的臭味則比死老鼠、死貓狗還要濃上千百倍!聞到這種
臭味你會不想吃東西,看到那種景象,你會想到身體是如此不淨,一向被貪戀的人體色
相、形容、威儀、音聲、細滑及相貌都是不淨的;並且你會想到自身死了也是這個樣子


繼續觀察下去,這個死屍啊!本來是膨脹的,現在經過蛆蟲一段時間的吸允鑽營,蛆又
變成了蒼蠅,蒼蠅又產卵,於是有第二代、第三代的蛆在裡頭。死屍被蛆越吃越瘦,最
後只看到攤在地下黑黑的一堆。如果沒有遇到大風大雨的吹打,這個屍體就髒髒的、枯
枯的、焦焦的像什麼野獸的骨頭堆。骷髏上面,身體還是連著的,但極為難看,面孔、
五官完全沒有了,皮也沒有了,肉也沒有了,只剩下尚未爛掉的筋骨。

遇到下大雨了,數日或者一連數十天的雨季,乾枯的死屍又再度腐爛,等到皮、肉、筋
全部爛掉便出現白骨。這以後,越看越乾淨,越看越清爽,逐漸地就像在博物館裡看到
的骷髏標本一般,可是博物館裡的骨架子是完整的,但是修行者所看到的骨頭都是零散
的,東一根西一根的散在地上。

然後再繼續看下去:有些細小的骨頭,或被風化了,也可能給雨水衝走了,或是給什麼
小動物拖散了,只剩下幾根粗大、乾淨的骨頭。漸漸地,這些骨頭也不再是骨頭了,只
見其潔白的顏色,然後白色也不再是白色,從白色變成了白光,而修行者四周的環境已
消失不見,修行者自己就在這白光裡頭,接下來,甚至也感覺不到白光了,根本忘掉了
環境,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已經入定了。

修行者在修不淨觀的時候是不見人的,因為他身上也薰染了屍臭味。每隔幾天他到一定
的地方拿取他人供養的食物,直到修畢全部過程,過一段時間才能下山。

最初作觀時,他是從觀實體的死屍開始,一直到看見枯骨、看見白光為止要相當長的一
段時日。等到觀成以後,每次一打坐,便能快速地由屍體的腐化觀想到光,一直到自己
消失在光裡,每次觀的程序皆同,那時,已經沒有真正的死屍在眼前了,完全是觀想,
但是對所有的步驟已經掌握的很純熟了。

我們若依照如上所敘述的過程用想像力,耐心而細心的觀察一個陌生死者的遺體,雖無
實體,但我們集中念頭觀想的時候,仍然可以得到力量,尤其是對於貪欲、淫念強的人
是有幫助的。

依上述的方法修行,能夠很快的進入定境,因為這期間觀想的過程較為複雜,在注意觀
想的時候便能排除許多妄念,一連串的境界顯現時,心也同時跟著對象的變化而在變動
,但這個變動是連續的,而非散漫、紛雜的妄動,平日心很散亂、念頭很多的人最好還
是由數息觀入手,否則可能一開始就妄想紛飛,不淨觀不起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恰克 的頭像
    恰克

    阿蘭若外一俱盧舍

    恰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