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 查
.流浪漢
當我們失去了真正的歸宿時,就像一個沒有目標的流浪漢,流落街頭。這邊走走,那邊
晃晃,一回兒落了腳又得流浪他方。在我們回到真正的家之前,無論如何,都會覺得不
舒服,就如同一個離鄉背景的旅人。只有當他再次回到家時,才能真正輕鬆自在。
在這世上我們找不到真正平靜的地方,這是世間的本質。就以關照你自己的內心代替向
外的追求吧!平靜是在你心找到的。
當我們憶念起偉大的佛陀,他所說的是那麼真實,我們感到他是多麼值得尊敬啊!當我
們看到事物的真相時,即使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去實踐過佛法,也仍看得到他教導的法
。然而,就算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而且曾學習和實踐佛法,卻仍見不到真理,那麼我
們依舊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
.香蕉皮
當你們了解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如香蕉皮一樣無大用處時,那麼你們就能自在地行走於世
上,不會被各式各樣、來來去去、令人愉快或厭惡的事物牽動、擾亂、苦惱。這是引領
趣向解脫的道路。
.盲人
身和心不停地在生生滅滅,「行」一直處於遷變的狀態中。我們無法如實地透澈這一點
,是因為我們仍頑固地深信虛妄不實的事物。好像一位盲人帶路,這怎麼安全呢?他只
會引導我們走入濃密的森林之中,看不見的他,怎麼能帶我們走到安全的地方?同樣的
道理,我們的心被種種的「行」所矇蔽,以至在尋求快樂的同時造做苦;在尋求平靜的
同時造了障礙。受矇蔽的心只會有種種的痛苦與障礙,但,我們卻一再地就犯,然後只
會怨天尤人。我們會造惡因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一切事物的實相與對「行」毫無認知,
而且還一再地去執取它們。
.一瓶藥
我們可以將修行比喻為一瓶醫生留給他病人的藥。瓶上寫了詳細的說明,指示病人如何
服藥,但是,如果這位病人只是閱讀瓶上的說明,無論讀上數百回,都將困死在這兒,
永遠得不到藥物的治療。在他死亡之前,還會懷恨地埋怨醫生無能,以及那些藥物並沒
有治好他。他會認為醫生是個江湖郎中,或說那些藥物毫無作用,殊不知他只是花時間
在檢查瓶子以及閱讀瓶上的說明書,卻沒有聽從醫生的叮嚀而服藥。不管怎麼樣,如果
這位病人聽從了醫生的勸囑,照著藥方按時服藥,他便能夠痊癒。
醫生開的藥方是為了除去生理上的疾病;佛陀的教法則是治療心理疾病的藥方,使心回
復到自然健康的狀態。因此,佛陀可稱是一位治療心理疾病的醫生,而我們每一個人都
有心理的疾病。當你看到這些疾病時,難道不會合理地去尋求佛法做為依靠,就如同拿
藥治療你自己的病一般嗎?
.嬉戲的孩子
我們的心性反覆地思維之後,將會了解,心就只是心,不會有別的了。我們會明白,心
就是心,這是它的本然。如果我們清楚地看清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去執著念頭和感覺,
只要持續不斷地告訴自己:當這顆心如實地瞭解,它就能放下一切。雖然仍會有念頭和
感覺,但是,每一個念頭和感覺都將失去作用。
就像有個活潑好動的小孩子惹你生氣,你會責打他,但是,事後你逐漸明白活潑好動是
小孩子的天性,於是你會任他去玩。你放下了,你的煩惱也就消失了。為甚麼煩惱會消
失呢?因為,現在你已經接受了小孩子的天性,對事物的看法也已經改變,而且已經接
受事物的真實面目。你放下,然後你的心將會變得更平靜。現在,你已經有了正見。
.椰子殼
欲是染著的,但首先我們必須有欲才能開始修行「道」。假設你到市場去買椰子,提者
它們回來時,路上,有人問你:「你為甚麼要買這些椰子呢?」
「買來吃啊!」
「你連殼也吃嗎?」
「當然不。」
「我不相信。如果你不打算吃殼,又為甚麼要買椰子呢?」
好,你怎麼說?你要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是靠著欲望起修的,如果我們沒有欲望,我們就不會去修行的。你知道嗎?!這樣
思維可以產生智慧。例如,那些椰子:你要連殼子也一起吃下去嗎?當然不!那又為甚
麼要椰子殼了?因為椰子殼的用途是將椰子給包起來,吃了過後,再將殼給扔掉,就沒
問題了。
我們的修行也是如此。我們不是要吃殼,只不過現在還不是丟掉殼的時候。我們先將它
們收藏起來,就好像我們是倚考欲望修行一樣,修行便是如此。如果有人硬要說我們連
椰子殼也吃,那是他們的事,與我們無關,只要我們清楚自己在做甚麼就夠了。
.烹飪
首先,我們要訓練我們的身和口遠離穢惡,這就是功德。有些人認為功德是整天整夜地
背誦巴利文的經句,但事實上,只要使你的身、口清淨無瑕疵,就是功德了。這並不難
解,就像在烹調食物,我們放一點點這個,放一點點那個,直到恰到好處、美味可口為
止。一旦調配出來美味的食物時,就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的東西,因為正確的佐料都已經
加了。同樣的道理,確定我們的身行跟語言沒有缺失,這樣就可以帶給我們“美味”和
恰到好處的功德。
.瘋子
假設一日清晨,你正在路上要去工作,有個人無禮地向你叫喊辱罵,霎時,你一聽到這
辱罵聲,正常的心便立刻轉變了,你覺得很不舒服,覺得很憤怒和受辱。
幾天以後,另一個人來你家拜訪,並且告訴你:「嘿,前幾天辱罵你的那個人是個瘋子
,精神失常,已經好幾年了!他都是這樣辱罵每個人,但是沒有人會去在意他說的話」
當你聽到這兒,霎時,自在起來了,那以往積鬱在你身上數日的憤怒和不快,完全地消
融了,為甚麼呢?因為現在你以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前,你還不知道時,認為那個人是
正常的,所以你憎恨他,同時也導致你痛苦。一旦真相大白,事過境遷,事情都不一樣
了、「噢,他是個瘋子!事情原來如此。」
當你了解到這點時,你覺得很舒服,因為你已親身體驗。瞭解了以後,你就能放下。假
如你不明白真相,就會去執著。當你認為那位辱罵你的人是正常時,你可能會殺了他,
但當你發現事情的真相--他精神失常,你便覺得舒服多了。這就是了解真理。
一個見法的人也有類似的經驗。貪、瞋、痴的消失,是以同樣的方式消失的。當我們不
了知這三毒時,我們會認為:「我能夠怎樣呢?我的貪和瞋如此熾盛」這並不是清明的
認知,跟以為那瘋子是神智健全其實是一樣。只有當我們最後知道他精神失常時,我們
的焦慮才得以釋懷。沒有任何人能告知你這些,唯有當心親自體認時,它才能絕滅和捨
棄執著。
--
待續
- Nov 23 Wed 2005 13:01
森林裡的一棵樹(1)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