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分享的這個功法,但後學覺得您的說明可能不夠,以致於也許會被許多不瞭解佛
陀教法的人所誤解,誤以為佛陀是教人不生病的方法,因此特別來說明一下。
佛陀不是教人不生病的方法,而是教人即使生病也無所著,不會起熱惱的方法;而且這
個方法不單單只適用於生病而已,即使是面對死亡的威脅,也是可行;主要的原因在於
這樣的修行人,已經不再有貪、瞋、癡三毒了。
雜阿含(四七○)
…
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
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
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
為樂受觸。不染欲樂。不染欲樂故。於彼樂受。貪使不使。
於苦觸受不生瞋恚。不生瞋恚故。恚使不使。
於彼二使。集.滅.味.患.離如實知。如實知故。不苦不樂受癡使不使。
於彼樂受解脫不繫。苦受.不苦不樂受解脫不繫。於何不繫。
謂貪.恚.癡不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繫。
由上述經文我們知道,依如來教法是唯生一受,不生心受,也就是說雖然是生病,但在
於心理卻沒有什麼感受,不會憂悲稱怨、啼哭號呼以至於心亂發狂。
除此之外,依如來的教法除了能不受生病所苦之外,也因能夠不再被生、老、病、死所
繫縛著,而能脫離輪迴之苦;也因不再被憂、悲、惱、苦所干擾,而能得到大自在。
這樣的功法,不單是免錢的,而且也更為容易,不論行、住、坐、臥皆可以練習,
只要能夠:
1.不染欲樂
2.不生瞋恚
3.集.滅.味.患.離如實知
這樣就行了,如此簡單而易行的方法,卻因為大家總是隨順著自己的欲望,
不肯去做而不可得,實在很可惜。
--
關於味患離可以再參考這篇=>如何在日常生活認知和體驗味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