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無常》/阿姜查著
問:有些人認為佛教是虛無主義,並想要摧毀世間。
答:他們的了解是不完全與不成熟的。他們害怕一切事物會消失,這世間將會結束。他
們想像「法」是某種空虛與虛無的東西,因此當聽到它時很沮喪,這樣的想法只會
導致傷心流淚。
你們曾看過人們害怕「空」時是什麼樣子嗎?在家人就如老鼠般,試圖累積財富並
看顧它們。這能讓他們避開「空」嗎?他們還是得在一堆柴火中化為灰燼,失去一
切。他們在世時試圖執取事物,每天都害怕失去它們,想要逃避「空」。他們因此
而痛苦嗎?當然,他們確實痛苦。那是因為不了解諸法「無我」與「空」的實相;
因為不了解這點,所以人們不快樂。
因為人們不看自己,所以並非真的知道生命中正在發生什麼事。你如保停止這個妄
念呢?人們相信:「這是『我』;這是『我的』。」若你告訴他們「無我」-沒有
東西是「我」或「我的」,他們立刻想反駁這點。
即使佛陀在達到覺悟後,想到這點時也感到猶豫。當他最初開悟時,認為要向別人
解釋解脫道太困難了,但隨即了解到這種態度是錯誤的。
若我們不教導這些人,那麼要教導誰呢?這是我的問題,在感到心灰意冷不想再教
導時,我經常如此問自己;若我們不教這些迷惑者,要去教誰呢?其實並無別的選
擇。當我們心灰意冷想逃離別人時,我們是迷惑的。
問:若我們發願成為「辟支佛」,你看怎麼樣?
答:這些術語只是心境的比喻,想要成什麼是一種負擔,別想成為任何東西!完全不要
成為任何東西!成為一尊佛是負擔,成為辟支佛也是負擔,就是別有任何欲求。「
我是史密斯先生。」「我是個受人尊敬的比丘。」相信你真的那樣存在即是苦。「
史密斯先生」只是個假名。「比丘」只是個假名。
若你相信自己真的存在,那會帶來痛苦。若有史密斯先生,那麼當有人批評他時,
史密斯先生會生氣。若我們執著這些事為真實的,結果就是如此。史密斯先生被牽
扯進來,並準備戰鬥。若沒有史密斯先生,那就沒有一個「人」-一個會回答電話
的人。鈴、鈴-沒有「人」接電話。
你不成為任何東西,沒有人成為任何東西,因此沒有痛苦。曾經有個比丘來看我,
他迫不急待地透露:「隆波,我已達到入流果(初果)!」我所能想到對他說的話只
是:「嗯,我想那比成為一隻狗要好一點。」( 在泰國稱某人為「狗」是最嚴重的
侮辱之一,人們不會隨便那麼說。 )他不喜歡那句話,因此忿忿不平地走開,這位
入流者生氣了。
若我們認為自己是什麼東西或人,則每次電話響時,拿起它就會被牽扯進去。我們
怎麼能讓自己擺脫此事呢?必須仔細觀察它並生起智慧,了解到並沒有一個史密斯
先生在接電話。若你是史密斯先生並回答電話,你將讓自己被牽扯進痛苦中。因此
別成為史密斯先生。只要知道這些名字與稱謂都是世間慣例即可。
若有人說你好,別自以為是。別以為:「我很好。」若有人說你差,別以為:「我
很差。」別試圖成為任何東西。知道正發生什麼事,之後也別執取這覺知而想:「
我是一個覺知者。」
人們無法這麼做,他們不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我喜歡樓上與樓下的比喻。當從樓
上下來時,你是下樓,看見樓下。當再去樓上時,你看見樓上,中間的空間你沒看
見。那意味著並未看見涅槃。
我們看見事物的形色,但未看見貪愛,對樓上與樓下的貪愛。那是「有」與「生」
,我們持續活在「有」中成為某件事物。無「有」之處是「空」的,他們只說:「
那裡沒有東西。」真正的修行便需要去覺知這個「空」。
從我們出生那天起,就一直依賴「有」,依賴「我愛」。有人談到「無我」時,那
太奇怪了。無法輕易改變我們的想法。因此需要透過修行讓心看見這點,然後才會
相信它:「哦,它確實是真的!」
當人們想著:「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時,他們感到快樂。但當那件「我的」事
物不見時,則將為它哭泣。這就是痛苦生起之道。我們可觀察此事,若無「我」或
「我的」,就能活著時善用事物,不會執著它們為我們所有,若它們遺失或毀損,
那也是很自然的。我們不將它們視為我們的,或任何人的,且無自、他的分別。
我認為貪愛與執著導致人們害怕改變與死亡,出生之後,他們就不想死。但那合理
嗎?那就如把水倒進玻璃杯,卻不希望將它倒滿一樣。若你持續倒水,無法期待它
不滿,但人們出生之後卻不想死。試想,若人們出生後永遠不死,那會帶來快樂嗎
?若生到這個世上的人都不會死,事情將會更糟糕。我們最後可能都得吃糞便!我
們將棲身何處?那就如不斷把水倒進玻璃杯,卻不希望它被倒滿一樣。我們真的應
把事情徹底想清楚,若真的不想死,就應該如佛陀所教導的去了解「無死」。
你們知道「無死」的意義嗎?
雖然你死了,你若具有了悟無我的智慧,就猶如沒死。不死、不生-事物在此可被
了結。出生並欲求永生的快樂與享受絕非正道,但那卻是人們所希望的,因此他們
不可能減苦。真正的修行人不苦,普通修行人依然痛苦,因為他們尚未圓滿修行之
道,還不了解「無死」,因此依然痛苦,依然受制於死。
從子宮出生後,我們能避開死亡嗎?除了覺悟「無我」之外,並無其他避開死亡之
道。「我」不死,只有「行法」(有為法)根據它們的自然本質在遷流變化。
當別人看著這樣一個人並試圖理解他時,可能會認為他瘋了。但此人不是瘋子,而
是一個精進的行者。這種人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才真的知道什麼事是有用的。
覺悟者看世俗凡夫時,她認為他們如小孩般無知,而凡夫看覺悟者則認為她瘋了,
但她對於他們所賴以生存的事物完全不感興趣。換個方式說,阿羅漢很像瘋子。人
們看見阿羅漢時,會認為她瘋了,若你咒罵她,她不在乎,無論對她說什麼,她都
不反應,像瘋子般-看似瘋癲,卻具有正念正知。
真正發瘋的人當被咒罵時也許不生氣,但那是因為她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人們觀察
阿羅漢與瘋子可能認為他們是相同的,但瘋子是最低者,活在具有強烈我愛的情況
中;而阿羅漢則是最高者,解脫一切自我的觀念與執著。若你只看他們的外表,他
們也許很相像,但他們的內在覺知和對事情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好好思惟此事。當某人說某件事應會讓你生氣,而你卻一笑置之時,人們可能認為
你瘋了。因此,當你教導別人這些事情時,他們不太容易了解。對他們來說,必須
內化與直接體驗它,才可能真正了解。
--
- Aug 19 Sat 2006 22:36
<對話>不要成為一尊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